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身亡,遗书内容曝光......比起成功,教会孩子这些更重要!
1
一条麻绳,一副铁架,一句再见。
前天,大连理工研三的一位男生,在实验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上吊自杀前,他在微博发了一封长篇遗书。
热搜第一,评论12万,网友们的关心涌向这个并不认识的陌生人。
但太晚了,男孩的时间永远定格在了2020年10月13日,凌晨2点。
这篇长文,记录的是一位每天在实验室里赶数据的化工生日常,语言诙谐、字字温柔,但也透露出了无奈和绝望。
“我太笨了,不懂得自己思考。行吧,过去一年做实验的一切推翻重来。”
“一模一样的条件,每一次居然都能得到不同的结果,趴在电脑前看着自己的数据,感受着自己的心态一块一块碎落下来。”
“因为数据延毕丢人,几百万个研究生,不缺我一个废物......”
“正好国家今年正为了就业问题犯愁,我就不给国家添麻烦了,我想我这样的人也没有资格加入公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务。”
读研、实验的压力让他困惑,甚至痛苦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:
通篇的文字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:我很没用。
这些自我要求的压力,最后一根一根,都变成了压垮骆驼的稻草。
有时候摧毁一个人的,根本不是突然的厄运,而是日子如钝刀割肉般日复一日琐碎的无望,直到再也支撑不住。
(实验室照片)
很遗憾一直以来,这个世界都是教我们如何成功,却没人教我们如何接受失败和平庸。
看了这位年轻人的遗言,特别想对他说一句:
无法毕业,就暂时放一放;考不上公务员,也没有关系。
比起做一个成功的人,做一个快乐的人,平安健康,才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事。
2
北大才女李雪琴最开始火起来的时候,同样受到了很多非议。
李雪琴的走红,源于之前她在抖音上的一段视频。
视频里的她,素颜、不修边幅的黄头发、表情呆板,一口纯正的东北话:
“吴亦凡你好,我是李雪琴。今天我来到了清华大学,你看这是清华大学的校门,多白。”
从这个视频开始,她开始受到了大家的关注,连吴亦凡都亲自拍视频回复他。
但当人们得知李雪琴来自北大的时候,质疑的声音接踵而至。
“北大的居然来拍视频当网红?”
“想赚钱想疯了吧?现在北大的还有没有一点家国情怀?”
“北大毕业纽约大学硕士,不去做学术科研,真是浪费资源!”
而李雪琴之前的一条微博,暴露了她真实的想法:
“北大怎么了?念了北大就不能当一个废物了吗?我只是恰好高考考得好,擅长考试而已。”
她高中读了辽宁最好的省重点,本科上了北大,研究生去了纽约大学......
李雪琴一路上见到了太多满脑子精英意识的年轻人。他们名企实习,系内保研,考公务员。
但她却始终觉得自己资质平凡,很难与这类人融为一体。
大四时,她被确诊为抑郁症,严重的时候不想跟人说话,谁也不想见。她甚至用水果刀反复划过自己的手腕,让鲜血不断流淌。
直到后来,她终于决定不活在别人的期望里,不活在世俗对成功的定义中。甘愿做一个“北大废物”的她,努力成为一个没心没肺的“快乐小孩”。
这样的她,真实,可爱,又惹人喜欢,活出了人生的另一种答案。
作为父母,我们总是在纠结“要不要逼孩子一把”,担心孩子成绩不够优异,将来会无法立足,担心现在“放养”会害了孩子。
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”父母的忧虑都是合理的,但在加紧催促孩子学业的同时,家长们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认知——比起追求极致和完美,让孩子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更重要。
因为完美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事物,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,要面对数不清的挫折和打击,要接受自己鲜少高光时刻的人生。
3
除了要接受不完美以外,教孩子接受“失败”也同样重要。
印度导演涅提·蒂瓦里曾经拍过一个电影——《最初的梦想》。
电影的主题,便是告诉人们如何接受人生中的失败。
影片的主角拉加夫出生于一个优渥富裕的家庭,父亲是印度有名的天才,事业有成,他们住在富人区,出入有豪车接送。
就是这样一个天之骄子,从小被寄予了巨大的厚望。
但是很遗憾,拉加夫没有继承到父亲的天才,尽管他用尽全力备考,去申请理想的学校,但老天爱跟他开玩笑,他失败了。
父亲没有想到高考失利会对孩子的打击这么大,他决定用自己大学时期作为“失败者”的故事来唤醒儿子。
二十几年前,父亲帕塔克考上了印度最好的理工学校,没有想到他的人生将发生巨变——他被分配到了H4宿舍,H4即“失败者联盟”。但是他们不甘心被贴标签,放出豪言:今年H4一定会拿下校运会总冠军。
“废柴”逆袭之路开启。为了赢得比赛,所有人都赌下了一切,他们一路闯进了决赛。
当你以为这是一个逆袭故事的时候,他们却出乎意料的,输了。
躺在床上的拉加夫问:“尽管这么努力,但还是输了,你肯定觉得比死了更难受吧。”
但是帕塔克却说,并没有。
其实这个时候,这场比赛的输赢,已经不重要了。
正如这位父亲对儿子所说:
相比那些一开始就放弃的人,那些迎难而上,绝不退缩的人本身就是一种胜利。
成功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,它是追求路上顺带的奖赏,更宝贵的是一路的过程。
尽情享受,开心地活着,才是不虚此行的目的。
有许多父母给孩子铺好了通往康庄大道的路,却忘了告诉他,如果这条路突然断了、突然被人占了、突然被风沙淹没了,该怎么办。
其实,大家都忽略了给孩子进行一场“失败教育”。
电影中,其他爸爸看到拉加夫的遭遇后,立即自己的孩子打了电话:
这正是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的: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,不能说输赢完全不重要,但更重要的应当是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真正的自我。不只有冠军、第一才能称为“赢”。 不是非得要等孩子走入极端了,我们才能醒悟这个道理。
(点击图片即可阅读)
转自:首都教育
来源:十点读书、共富汇、少年商学院
转载、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转载/投稿/合作
你点的每个“在看”,我都当成喜欢